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显示设备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在工业生产的第一线,还是在家庭休闲娱乐的时刻,人们都希望能看到清晰、流畅的影像。而对于显示设备来说,要想显示出丰富多彩的高分辨率画面,除了高质量的信号源,还需要一个高性能的信号传输、接收装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号接口。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把影像信号看成装满了货物的汽车,那么传输影像信号的装置就是让汽车行驶的公路(信号接口的带宽就如同公路的通行能力)。人们为了提高影像的清晰度,不停的在增加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数量(以装载更多的数据量),而要保证汽车不会发生拥堵,将公路升级改造为通行量更大、更宽的高速公路,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以CRT为代表的模拟显示设备占据了整个显示设备中的绝大多数。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CRT显示设备的尺寸普遍较小,分辨率也不是特别高。同时从信号的数据量来看,也不是特别巨大,因此兼容性强、而成本低廉的各种模拟接口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很多人都熟悉的AV接口、S端子、色差端子和VGA接口。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等大尺寸数字化平板显示设备的普及,以及高清电视格(720p/1080i/1080p)的确定,传统模拟接口的带宽已经已经不能满足海量数据流传输的需要,也不符合数字化的潮流。因此,传输速度更快的全数字化接口势必会成为传统模拟接口的终结者。
HDMI的全称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多媒体接口”。2002年4月,来自电子电器行业的7家公司——日立、松下、飞利浦、Silicon Image、索尼、汤姆逊、东芝共同组建了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接口组织HDMI Founders(HDMI论坛),开始着手制定一种符合高清时代标准的全新数字化视频/音频接口技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准备工作,HDMI founders在2002年12月9日正式发布了HDMI 1.0版标准,标志着HDMI技术正式进入历史舞台。
HDMI技术的推出,并不是这些厂家一时兴起的冲动行为,相反,在HDMI技术推出的背后,还有这更多的深层次原因。
1999年4月份,为了满足数字化时代高质量图形影像的要求,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数字显示工作组以美国Silicon Image公司的专利技术为蓝本,推出了一种名为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的接口,旨在统一新时代数字显示接口标准。这一技术并且得到了IT业内以Intel、DELL、HP、IBM、微软等个大企业的广泛支持。经过3年多的推广,DVI技术在计算机显示输出领域得到了迅速运用,但是伴随着数字高清影音技术的发展,DVI接口也开始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数字影像技术进步的瓶颈。
DVI接口虽然是一种全数字化的传输技术,但是在开发之初,其最初目标就是要实现高清晰、无损压缩的数字信号传输。由于没有考虑到IT产品和AV产品融合的趋势,DVI标准过分偏重于对计算机显示设备的支持而忽略了对数字平板电视等 AV设备的支持。同时,对于一直关注盗版问题的好莱坞出版商们,DVI接口也没有提供他们所关心的版权防盗功能。因此从最后的结果来看,DVI接口虽然成功的实现了无损高清传输这一目标,但是过于专一的定位也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整体性能的落后。下面我们看看DVI接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 DVI接口考虑的对象是PC,对于平板电视的兼容能力一般。
* DVI接口对影像版权保护缺乏支持。
* DVI接口只支持计算机领域的RGB数字信号,而对数字化的色差信号无法支持。
* DVI接口只支持8bit的RGB信号传输,不能让广色域的显示终端发挥出最佳性能。
* DVI接口出于兼容性考虑,预留了不少引脚以支持模拟设备,造成接口体积较大,效率很低。
* DVI接口只能传输图像信号,对于数字音频信号的支持完全没有考虑。
由于以上种种缺陷,DVI接口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无论是IT厂商,平板电视制造商,还是好莱坞的众多出版商,都迫切需要一种更好的能满足未来高清视频行业发展的接口技术,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才促使了HDMI标准的诞生。